这个夏天与世界击掌:第九届“智慧城市”暑期国际学校圆满落幕
阅读次数:
作者:李洋 李昕 王璇
发布日期:2025-07-12


7月11日,第九届“智慧城市”暑期国际学校结业仪式暨丝路“青”语·筑梦未来——第四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青年学者论坛成功落下帷幕。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禹学垠,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施卫良,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朝晖,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兴区政协、区政府、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学生联盟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暑校师生代表共同参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尼泊尔、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印度、芬兰、墨西哥、伊朗、尼日利亚等11个国家的14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与为期10天的学习与深度社会实践。
初心回响,见证成长

陈朝晖代表高清av
和“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本次暑校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及学生志愿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她讲到,学校作为“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的主席单位和秘书长单位,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协同创新,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学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协作、师生互访交流、培训课程研发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务实合作,打造了暑期国际学校及青年学者论坛等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品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陈朝晖回顾了开班仪式上的寄语,希望学员们既仰望星空、关注前沿理念,又脚踏实地、注重实际应用,在实践中体会智慧城市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温暖。她表示,期待同学们带着在北建大收获的知识、缔结的友谊与迸发的灵感,为智慧城市建设挥洒青春、贡献力量,努力争做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额定司综合处处长余山川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暑期国际学校的办学成果。他指出,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亟需加强国际协作与标准互认,本次暑期学校正是促进跨国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余山川特别肯定了高清av
作为"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发起单位,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强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持续加大对联盟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推动更多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落地,为各国青年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共同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在“初心回响·心愿共启”环节,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学生拉斯金、天津城建大学学生徐帆、尼泊尔测绘局代表苏丝米塔、高清av
尼日利亚籍国际学生卡迪嘉通过心愿卡回顾了自己在开班仪式上设立的目标,介绍了自己通过暑期学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实现知行合一,将“本土视角”转变为“全球视野”、拓展认知疆界的成长经历。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暑期国际学校回顾短片。短片生动展现了中外师生们用热情与智慧共同谱写的难忘篇章,一同“以科技激活传统”:用北斗卫星定位赋能校园“乐跑”,借3D 打印技术让中轴线遗产“触手可及”;一同“以绿色重塑建造”:走进广联达见证数字孪生技术如何驱动建筑革新,聆听专家教授解析石墨烯如何助力混凝土减排增效;一同“以责任守护家园”:研习全球灾害风险管理经验,参与天津春山里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坊,让可持续设计理念落地生根。

4组中外学员代表依次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和心得。多位学员反馈,本届暑期学校新增的五个特色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学习深度与实践体验。学员们在共同完成学习实践过程中,不仅与全球同伴建立起深厚友谊,更亲身体验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维碰撞与合作创新。

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禹学垠,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施卫良为暑校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本届暑校的成功举办离不开40余名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他们以专业素养和饱满热情,为活动提供了全面、细致、温暖的服务,成为北建大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办公室主任周涛,大兴区政协委员、区政府办公室三级调研员栗振旺及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优秀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智汇未来,共话合作




第四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青年学者论坛同期举行。论坛以“丝路‘青’语·筑梦未来”为主题,邀请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达利亚,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大学风景园林系高级讲师卡里莫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学生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兼网络事务主管、印度夏尔达大学助理教授赛查兰,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学生联盟高清av
分会学生代表龚昌裕等,聚焦“一带一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分享青年成长故事和文化交流实践成果。
此外,高清av
还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就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促进联盟可持续发展、开展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推动各方在联合科研、师生互访、学分互认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构建“一带一路” 建筑类高校教育共同体注入了新动能。

专题学术报告活动


特色实践教学活动




历史文化交流活动
自2016年创办以来,“智慧城市”暑期国际学校持续汇聚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邀请海内外知名教授授课,助力中外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现代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进步。本届暑校通过10天以“技术-人文-生态”三维融合为核心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致力于打造“资源引入”和“标准输出”双向循环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以全方位优化课程设置、多层次深化国际合作、宽领域拓展交流维度,持续赋能学校师生的全球视野与能力,倾力打造更高质量平台,构建共享共赢的格局,积极推动全球高校资源共享。
学生心得:
在高清av
的“智慧城市”暑期学校项目期间,我拥有了探索中国的独特体验,了解了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如何用现代科技重塑城市的未来。这次经历不仅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还引发了我的一些个人思考:更智能的城市环境的创造,有着怎样的可能性,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尼泊尔测绘局Subedi Sushmita
参加高清av
“智慧城市”暑期学校项目的经历具有变革性意义,它让我全面理解了现代科技、可持续理念和文化遗产可以怎样结合起来,共同塑造未来城市。这几天非常充实,我参加了许多讲座、实地考察和互动式工作坊,不仅收获了学术知识,还产生了对于智慧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的个人领悟。
--尼泊尔苗地农村自治镇Pandit Roman
高清av
2025年的暑期学校项目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学术上,它帮助我构建了对于“智慧城市”的扎实理解以及探索北京精妙的城市架构的丰富体验。个人角度上,对城市的探索以及与同学的日常互动成为我难忘的回忆。从长城再到繁华街道的沉浸式体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增进友谊,见证古今建筑奇观,领略中国文化的奥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世界观。这段旅程坚定了我的未来目标:为构建可持续、适应能力强、以人为本的城市未来贡献力量。
--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Tanyshev Ruslan
参加高清av
的暑期学校项目,让我理解了智慧城市的理念,以及改变人们生活的可能。未来城市应该是智能、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我确信,我们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城市,让舒适和安全成为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在这些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术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再仅仅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俄罗斯莫斯科建筑学院Lvova Elena
参加“智慧城市”暑期国际学校项目的经历已成为我的独特记忆,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增进了我对于城市发展、建筑遗产和最新技术和材料的文化感知。这次学习对我本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让我收获了新知识,还增进了中俄之间的国际关系和友谊。感谢高清av
的朋友给予我这次机会!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Bagaev Gleb
参与高清av
的暑期学校项目,我理解了智慧城市的创造不应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恰恰相反,现代科技可以是保护建筑传统风格的强大工具,将创新与尊重历史相结合。智慧城市应该成为过去与未来和谐共存之所,而我们作为未来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发挥创造力、具有责任感。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Gula Diana
这段学习之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增进了中乌青年之间的友谊。高清av
严谨的学术氛围和热情的师生令我们印象深刻,期待未来双方高校能有更多合作交流机会。智慧城市的理念正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将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应用于实践中,为建设更加宜居、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中乌友谊长存,未来可期!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大学 Khasanov Zabijon、Safarov Javokhirbek、Isoev Otabek、Akbaraliyev Bunyod
2025年“智慧城市”暑期学校项目是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旅程,它深化了我对于城市智能发展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现场实践,我获得了宝贵的学术见解,明确了未来的研究兴趣。
--天津城建大学徐帆
本次暑期项目让我超越常规的生活日程,获得了新的体验。在项目之初,我的心愿是:获得新体验。现在回顾起来,我很高兴地说,我做到了。在这次经历中,我遇到了很好的同学,甚至结交了优秀的新朋友。本次暑期项目不只是一次学术经历,更是一次个人旅程,我对此深表感激。
--高清av
Umar Khadija Aliyu(尼日利亚籍)
志愿者感言:
作为本次暑期学校的志愿者,我深刻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主动帮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友谊与成长。感谢活动提供的平台,让我在服务中开拓视野,也感受到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豪。这段志愿时光,将成为我难忘的回忆。
--综合事务志愿者 陈佳叶
非常荣幸作为志愿者参与此次国际暑期学校。这段经历帮助我跨越文化隔阂,提升了沟通能力,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魅力。与各国友人相遇,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在帮助外国友人了解北京和中国文化的同时,我自身也获得了宝贵的成长。帮助他人、传播文化的过程充满温暖,让我深刻感受到“风月同天”的联结与感动。
--国际学生联络志愿者 李鸣起
很荣幸作为志愿者参与“智慧城市”暑期国际学校,从协调事务助力交流,到外出实践拓宽视角,多元思维碰撞与跨文化情谊,让我懂得对“不同”尊重与包容。感谢这段经历,让我遇见世界的丰富多彩。
--班级总负责志愿者 唐勇治
在这次非常令人满意的志愿活动中,我认识了很多非常友善的国际朋友,了解了很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对自己的工作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非常感谢组织这次活动的老师们与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
--考勤岗志愿者 孙钦瑶